Divergent

分歧者,拥有强烈好奇心的异类

看了秋叶大叔的几篇微信文,感觉对做新年计划有很大启发。


一、梦想清单

文章来源

人的注意力带宽是有限的,当你关注越多,必然伴随效率下降。
如果每个人给自己写下100个梦想,并随时提醒自己要去完成梦想,对很多人而言反而会陷入——我先做什么好的陷阱。
写完100项梦想清单,马上要做重要度排序的,你只能把有限的注意力,放在最需要完成的事情上。
不只是一次写出100个梦想,更要是一次只想着搞定一个目标。
完成一项,再看其它的目标,看着目标被一项项完成的过程,才能给人前进的激励感。
年轻人要少做梦想清单,多做能力清单,有了能力赚钱才能支撑梦想。
写下你想提升的50项能力,然后规定自己完成一个能力提升,奖赏自己一个合理的享受,这样做100项梦想清单,才能叫收支平衡,因为你提升了能力,有潜力赚到你想要的享受。
先做能力清单,一样一样提升能力,再做责任清单,一项一项完成责任,最后才是梦想清单,一件一件享受体验,这才是真实的人生啊。

列出自己最想要的能力,完成行动,然后梦想才是奖赏。

二、时间记录

文章来源

今天用时间使用清单记录法,适合安排专人记录,而不是你自己记录。
本来时间就是碎片化的,还分心做时间使用清单记录,那么整个人都不好了。

记录这件事情,记录大块时间就行了。

三、每天5件事

文章来源

还有一点,其实人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只有1件就够了,那个时候你并没有那么多重要的事情要响应。
为了5点重要的事情,凑5点内容,反而是给不重要的事情过多的注意力。人家企业高管每天需要响应的事情太多了,所以必须做减法到6点,我们普通人能响应的重要工作太少了,要努力做加法,从1点开始,慢慢到3点,到5点。
其实六点优先工作制,最重要的思想不是5件事,而是三个逻辑:要事第一、目标管理、优先原则。

  • 要事第一:无论如何,你要抽出时间给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但是我们可能无法做到每天都这样,但是每周呢?每个月呢?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里,你总是能响应的。
  • 目标管理:我们其实不需要太在意今天的时间是否有浪费,我们应该在意每一天我们是否按预期接近我们的目标。或者说每一天我们计划的产出是否达成。
  • 优先原则:在任何时候,如果你有闲暇,如果你想做事,请把时间优先用于你认为重要的事情上,必要时牺牲一些不重要的活动

四、九宫格

文章来源

人生就是经常处于各种不平衡的状态,不是这里要多付出,就是那里要让出,一辈子走下来,平衡的时候少,不平衡的时候多,只能说到了晚年,总体上,人生九宫格,该填的内容你都有了,这辈子也就知足了。
与其羡慕别人的九宫格,不如想想自己是哪个阶段,过好自己的几个格就够了。
有没有想过即便有了九宫格,真正要做的决策不是平衡,而是牺牲哪一个或哪几个格子,换取某一个格子的内容快速突破呢?

人生有很多阶段,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阶段,应该选不同的格。

结合梦想清单的用法,这里就应该列出人生九宫格,然后找出现阶段最应该专攻的格子,不同阶段专注的格子不一样。

为自己写下每个阶段大概自己会关注的格子(预测,但每个阶段都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个时候总的九宫格只是作为参考,以防自己忘记)

今天看的一篇文章,美团王慧文在2019极客创新大会上的分享

讲了几个有意思的东西,记录一下。

一、公司与资本的关系

一个公司和资本市场的关系应该是彼此需求,不是单方的关系,不是我收割你,或者你敲诈我的关系,是我先提我需求的,而你有资源,给了我之后,我给你带来增长。
如果战场都清扫完了,我为什么还需要融资呢?正是因为我还需要资源才来融资,你才对我有价值,我们才彼此需要,这个钱我拿完了之后,我还有增长空间。

二、我们需要持续思考的焦点是什么?

我们思考的焦点是时刻关注历史进程,包括整个世界、经济、产业、科技这些外部变化的东西。这些变化的东西从有互联网开始,变化速度非常快,要确保我们能跟上变化,或者稍微有一点提前。
我们要在变化之前提前做一点准备,确保企业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上,让经营理念、资源配置、节奏符合大势,这是我们持续思考的问题。

世界变化太快,正式在督促我们去适应这个变化,如果变化是一定会发生的,那么,如何识别变化马上要发生?发生的趋势将是什么?我们能做什么?

三、大多数人都处于愚昧之巅

“有担当的管理者一个重要的责任,就是把下属从愚昧之巅推向绝望之谷,至于能否爬上开悟之坡,看个人造化。”
来源于「达克效应」,有三段:
第一段:最开始上到愚昧之巅。
第二段:从愚昧之巅掉到绝望之谷。
第三段:从绝望之谷走到大师这条路上。

起源于「达克效应」那张图。大多数人没有走上大师之路,是因为没有完成的是从愚昧之巅到绝望之谷这个过程,大家不知道自己处在愚昧之巅。而别人、旁观者是最容易发现你处在愚昧之巅的。但指出这个事实会有风险,所以需要有人有这个担当去承担这个风险,比如被人拉黑,比如自己其实是错误的等等。

四、不要用基因自我设限

孔子说「君子不器」,孔子有很多种说法,比如我不是一个器皿,把它稍微抽象一点来说,君子不要搞自我定义,自我定义就是自我设限,所以我不回答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不倾向于用美团的基因自我设限。
不要拿一个基因把自己束缚住,基因是可以延展、转基因的,甚至可能突变,但是最重要的是怎么把它突变到好的方向上,错误的突变要消除,好的方向要巩固,最后形成转基因的过程

这个问题是回答美团的基因是什么。

君子不器,这个我查了一下——“器为用者,小器小用,大器大用,器用大者则难以成形,器不定形则其用不可限量,故大器晚成。”

增长了一下知识,不器可以指君子不拘泥于小的用处,不急于成为某一方面的具体的小用之器,而是要努力成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用之器,故有“大器晚成”的说法。不器也可以用在这里,对自己不设限,“器不定则其用不可限量”。

依旧在强调“变化”“改变”,既然改变和变化是不可违背的,那就期待和努力让他朝着最好的方向去。

五、以科学和技术去追求真理

「以科学和技术去追求真理」,美团的世界观。
要用正确的工程方法,把你的科学认知、实践、创造成那些对人类生活有价值的事情。
真理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在每一件事情里面都是有真理的。那些真理都是真正的大思考、大智慧,你只要违背了真理你就一定会受伤害,你只要忽视了真理做事儿就不会事半功倍。

方法论与实践的关系,要结合起来,才能创造。难怪美团内部这么强调方法论。

《道德经》说“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即是遵循这个“道”,“道”就是事件本身的真理,唯一的规律,只有找到它并顺从它的规律,才能事半功倍。

今天听了李雪琴的一个现场分享,进而有感。

李雪琴是谁?在我不了解她的时候,只知道是抖音一个新晋红人,因为一个“吴亦凡你好,我是李雪琴,你看,这是清华大学大门,多白”视频,被吴亦凡本人翻牌回应而火的奇葩妹子。

在抖音掀起一波“李雪琴体”的热潮,让人纳闷,她到底是谁?谁策划了这一场热点吗?为什么吴亦凡会回应她?

众多疑问,让越来越多人关注到这个相貌不痒的女孩。

后来才发现她是北大毕业,考取了纽约大学的研究生。

哟嚯,还是个高材生?本来以为只是一个逗比的菇凉而已……

听到她要来分享,当时周围的人都露出笑而不语的表情,大概是在想,一个抖音网红来教我们互联网从业人员如何玩互联网?呵呵。

再后来,得知她在知乎工作过,又休学准备创业。哦,还真是跟互联网有莫大的缘分。

废话暂且不表。说一说李雪琴的分享,给我启发还是有一点,那就是,以后作为广告或营销投放方,可以知道什么样的内容是用户喜欢的;或者作为内容产出者,要如何产出用户喜欢的内容。

就一个心法:别做内容,做个人。

李雪琴自己分享说,她火起来自己都没想到。

最开始拍的视频,放了几段,真的,很普通,跟我们拍的都差不多,她还有剧本主题,反响也不咋样。

直到她拍了一个北大的视频,“大家好,我来到北大,看,北大门真大,人真多”,莫名其妙火起来了。然后就跑到清华大学,想拍一个与人对话一样的视频,当时迷《中国新说唱》,心里出现的人名就是吴亦凡,于是,那个“吴亦凡你好”的爆红视频就诞生了。

在这之后,到吴亦凡回应她之前这段时间,她拍的都是她自己生活里的一些小段子,亲身经历的东西,很普通的日常,比如吐槽室友把裤衩搭自己牙刷上,比如外卖商家送的饭不好,比如隔空跟老板说不想上班等等。

把抖音当成了自己的朋友圈。

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看这些东西呢?她也想过这个问题。

可能是因为每个人都能从她的视频里看到“自己”,会发出“呀,我也是这样的”“我也会这么干”“我也这么想过,可是没这么做”,从视频里得到认同。

我觉得这个点,蛮对的,现在的人都好忙,忙着一些关于“生存”的事儿,生活上这些小细节都没有时间注意到,当别人拍下来的时候,就会突然发现,呀原来我生活里也是这样的啊,或者有些想做但没有时间做的事儿,看到别人做了,就好像自己也跟着做了一样,爽。

她最后说了一句话,大意是“现在大家不是想看内容,而是想看‘人’,只要你把这个人做的丰满了,让观众认可并喜欢,真实地去拍一个‘人’会做的事儿,就成了”。

这个东西倒是和现在趋势的“个人品牌化”越来越像了。以后可能特别出众的不是以团体或公司的模式,而是以一个人为代表的工作室模式。

大家以前看的都是一些离自己很远的偶像、未来,突然有一个人离自己的生活如此之近,仔仔细细将自己的生活记录下来,并以一种有趣的态度讲述出来,大家就觉得,诶这东西有意思。

比起抽象的东西,我们都喜欢具象化的,比如一个朝代,告诉我是“宋朝”“唐朝”,远没有告诉我“唐朝是一个微胖的妹子,很臭美,喜欢梳高高的发髻,爱插着金色的步摇发钗,喜欢穿着坦领薄衫,最爱在夏天吃冰冻荔枝”来的生动。

故而这种朋友圈式的抖音,和重新卷土重来的“VLOG”又大热起来。

如果你是广告主营销投放方,找那些更有个人特点、更有良好人设的内容进行投放吧;如果你是内容创造者,给自己立一个明确的、接地气的、好玩的人设,让观众认可,就行了。

今天一天都在整理自己2019年的新年计划。

从2006年(现存的记录)开始,每年我都会做新年计划和一年总结,有道云笔记里现存已经有12篇记录了。

从2006年的懵懵懂懂,到2018年完成80%的计划,我的长处就在于能不断地学习,每一年都在接触不同的方法去迭代和更新自己的制定新年计划的方案。最受启发的应该是从生涯规划和灵修课程里,得到很多可行的理论方案。

极其热衷于创建各种模版,以前是用文本直接写,后来用excel管理起来异常方便,再后来结合Xmind做导图规划大方向。

做的新年计划不仅是一年的人生方向上,2018年加入了专门的理财规划专题。数一数现在有的模版大概有:

  • 人生方向:
    怦然心动的梦想选择工具、目标策略工具、梦想四象限、N个人生计划、月/周计划表、回顾反馈记录表、上一年自我解读笔记、自省笔记、成功笔记、人生9个问题、阅读记录、写作记录、音频记录
  • 理财方向:
    梦想储钱罐、资产现金流表、资产收入负债表、P2P/基金表、收益记录表

2016年末自己整理的一套“怦然心动的新年计划法”,这套方法从2017年开始实行,在2017年末还召集了几个姐妹,第一次把这套不断迭代的方法分享出去。

其实方案是集大家所长,生涯规划的经典理论、灵修课程里经常会用到的归溯法、项目管理学里的理论等等,咱们都是坐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断地融合整理罢了。

现在意识到,坐拥这么多好东西,只有整理成一套体系,才能为自己所用。

今年,回顾了一下执行两年的“怦然心动的新年计划法”,发现了一些不足,整理了一下逻辑和节奏,让自己按照顺序能更顺畅地写出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这周末要写完新年计划。

还是用去年做计划使用的woop和SMART原则。

最近发现另一个叫做“迪士尼策略”的方法,辅助自己做决定的时候,想好方方面面。

记录一下:(摘自百度百科)

1.想一想自己要做什么

2.在三张白纸上分别写上“梦想家”、“实干家”和“批评家”。然后,将它们放在地上。

3.先站在“梦想家”的纸上,集中思考你最想得到什么,最想看到什么,要没有限制地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在这一步骤,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自我设限。每当有“不可能”、“太离谱”这些想法出现时,就必须要把它们扔得远远的。就像在你的大脑里有一幅摔跤的画面,你要把对手举起来扔得远远的,同时你可以随心所欲地得到你想要的结果。这个方法可以用来消除任何限制性想法。一定要注意,在这个步骤里,不让自己受限是至关重要的。

4.充分想像后,从“梦想家”的纸上走出来,做点别的事情,可以是走几步或想点其他事,不用太长时间,几秒钟即可。然后,站入写有“实干家”的纸上,集中精力思考如何实现刚才“梦想家”所设想的,你要不断地问自己怎样才能做到,此时也要把“做不到”等念头抛开。

5.想完如何才能做到后,从“实干家”中走出来,同样做点别的事情,几秒钟后,站入写有“批评家”的纸上。然后,开始考虑有什么漏洞,刚才“梦想家”和“实干家”所想的东西中有哪些是和现实情况最相符的。

6.从“批评家”的纸上走出来后,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看应该再站入哪个角色考虑,直到你有了满意的方案为止。

听朋友说的一个故事。

做志愿者参加野生动物保护的行动。

有一次老师带着学生去实地考察,碰到被绑上 GPS的鸟类,跟他们说,一般看GPS显示,画出的轨迹都乱七八最,乱飞。

然后,老师停了一下,似笑非笑地说,有一天以匀速每小时60公里展示。

学生很好奇,问老师这怎么回事啊!

老师说:被捕了。

今天看到关于走饭已经去世7年的消息。

才想起来,5年前给走饭录过一期节目,还有致曾某某。都是受抑郁症折磨的少年少女。

进而想起了自己荔枝FM的节目,打开久违的荔枝FM,早就不是当年的样子,现在也没有邮箱登录的地方,下载完APP,却忘记了密码。

找回密码需要用Gmail,哦,但是gmail已经不能在墙内登录。

一时难受极了。

突然灵光一闪,找到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

啊,原来我的微信公众号13年的时候就有了啊,至今也有6年了。我可爱的几百个粉丝,我真爱你们。

在公众号很久以前的一篇推文里终于找到了音频链接。

链接早就失效,但是幸好记起了栏目名称,在APP上一搜——

我的青春呐。

13年,那些刚来北京时,每一个孤独的夜里,从拿着苹果耳机线,对着话筒喃喃,到买了声卡麦克风,抄起了大学里的后期技能,做了一期又一期节目。

那些轻松的语气,那些深情的夜晚呢喃,那些俏皮的调侃。

没有太多烦恼,有点孤单,但好歹有所寄托,刚刚进入社会这个野兽的嘴边,还惊叹这兽体型庞大,好奇这兽憨厚的摸样。

第一间容身的小房间,是亲手贴过墙纸,铺过地毯,挂起窗帘。每个夜里趴在床上,对着手机念着稿子,一遍又一遍重复录制、修改,最后兴奋地上传。

周末起床,拨弄玩会儿室友的古典吉他,再打开挂壁式CD机,在音乐中打扫卫生。

还记得那天突然发现站在阳台上,阳光躲在对面树杈里,然后散落满地,在CD的音乐背景下,自然的声音可真好听啊。风声,树声,我的心跳声。

不知道是哪一天的夜晚,闪到我脑海中,那是第一次在北京西三环看到满天繁星。以为北京除了雾霾,不会有星星的我震惊不已。急忙拿出手机,可惜并拍不出什么,只能退而求其次,买下了天桥下如彩虹河一样的车流。

换了手机,那些照片,和一起不起眼的记忆一样,都被尘封到我不知道的地方去了。

希望那些照片,同我的过去一样,安好如初。

回@August_煜
](https://www.jianshu.com/u/deed645f1abf)的文章[《一只蛋》](https://www.jianshu.com/p/6f718639434a)

对于传播和大众心理学,我也是半吊子水,称不上教,谈谈自己浅薄的想法吧~~

关于大众心理学,有一个疑问:

多数人支持的就是正确的吗?

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说了一个结论:

所谓“群体智商”很不靠谱,甚至很可能低于个体智商。

也就是他们做的决定不一定正确。

个体融入整体,会变得无私、无畏,但同时也是理性的消退,没有个体存在时的责任感,因为决定是整体大家一起做的,那个人就不用承担结果,表现出来的就是,“孕妈带着自闭儿子自杀”,或“朋友圈直播起哄抑郁症少女跳楼”,或更早以前“微博直播自杀被网友讽刺为什么还不死”,一个人的死亡,背后是一群人的狂欢?

不但不施以援手,反而落井下石。这个时候的群体意识,是盲目的,极其错误的。

就像纳粹最高头领,看上去谦和而温驯,谁想到突然变成了狂热的暴徒,对自己的行为,他解释是,没有他,还会有别人这么做。

这就是在集体意识下个人意识的消退,甚至在集体意识中,个人意识会被引导和覆盖,以为集体的决定就是自己的决定,集体的想法就是自己的想法。

那这种从众心理,就很容易被利用。

比如希特勒利用广大群众的信仰,没有民意支持,也无法搞起动乱。正是因为他知道当人是单一个体时,个个都是温顺的绵羊,只有将他们聚在一起,成为一个集体,一切约束人的道德和法律都会失效,煽动他们狂热的暴力念头,秉持着“法不责众”的态度,去破坏单个个体时不敢去做的事情。

结果当时是成功而显著的。

当然,这是一个反面教材。

而现如今,个人感觉,现在的媒体很聪明,传播加上大众心理学,媒体随时随地都在利用这样的特性,制造属于集体的狂欢,让个体沉醉在集体的意念之中,比如KOL,比如网红带货,比如双十一……

对一个人宣传推广,往往没有成百上千人的宣讲会效果来的好。在那种“大家都兴奋,大家都一起买,大家都在做”的氛围下,人的理性与清醒开始被动摇。

方法无非是精英策略、利用网红经济、塑造标杆、制造狂欢、宣扬集体理念等等。

因为人是群居动物,在集体之中会下意识希望自己是合群的,哪怕集体现在做的动作自己不懂或不认同,也不会冒头质疑,反而会不做,或跟随。

还记得吧,在最开始出现双十一那几年,大多数人,本来并没有购物欲望,但是看到大家都在为双十一而疯狂、囤货、购物,不由自主地打开网页、手机,被琳琅满目的商品冲昏了头脑,下了无数订单。

有时候,被利用的集体意识,就像是催眠药或者兴奋剂,使清醒的人做着被催眠的动作。

在产品上的方法,个人觉得包括占据用户注意力、占据用户心智(虽然在张小龙的演讲里不认为这是做好产品的原动力哈哈),这里面要学习的还有很多,一时也讲不完,还待继续进步、沟通。

工作日第一天啊,其实并没有太多时间看东西,接触的无非是工作,工作,工作,老板,老板,老板……

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感想。

恰好看到邮箱里同事发的周报。那就来说说周报吧。

也许有的公司会要求写周报,有的公司可能就只有月报、季度汇报等等。看每个公司的规定罢了。

一、周报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

我听到过很多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是自己复盘的利器,有的说是作为螺丝钉为数不多能向老板展示自己的机会,有的说太鸡肋浪费时间光干门面活儿。

很是有趣。

我个人因为本来就有个人生活的日记、周记、月计和年总结,极度盘点狂热爱好者,所以写公司的周报对于我来说,无非是一周多写一篇东西罢了,倒占不了多长时间,也没有太多排斥。

隐约知晓些周报的意义,比如是为了向工作繁忙的老板,快速而有效地展示自己一周工作了些什么,比如通过一周一次必须的汇报,要求自己定点去统计关注业务数据,养成对业务的敏感度,比如通过周报知道同事们都在做什么,同步部门内部进度等等。

直到今天,看到公司一个高层写的关于怎么写周报的文章,才恍然大悟,对于周报的意义,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他们是这么看的。

有一句比较残酷的职场真相:

“如果主管不知道你做了某件事情,相当于你就没有做过这件事情。”

职场里那些你痛恨的“马屁精”,其实你是又恨又妒,恨的是因为他们经常跟老板沟通,主动在老板面前晃悠,本来你们做了一样多的东西,或者甚至他还没有你做的又多又好,可因为你从来不会说,在老板面前是个“透明人”,而他十分有存在感,所以获得的比你要多得多。妒的是其实你也想获得别人的认可,让老板看到你的付出,但却因为性格或坚持的认知,不肯那样“谄媚”。

一般来说,由于老板的忙碌,或者职场里常见的内向和谨慎,也不大跟老板多接触,所以周报才是老板最低成本了解每一个人的方式。

二、那么什么是写周报的逻辑?

第一,周报包括本周工作进度。

上司已经知道的事情,一笔带过。关键写那些老板不清楚的事情,那些老板分配给你,自己没有太多精力去问你、去盯的事情,这个时候需要主动地告诉他,做到什么程度了,现在什么情况,遇到什么问题,获得什么进展等等。

第二,下周的任务安排

其实更多写给自己看。写在周报里是向老板证明自己有计划有安排,能合理规划时间,显示自己的工作效率。

第三,本周工作感想

以前一直认为这个是个可选项,不重要。看了老板的文章,才发现,这里才是周报最TOP的一部分。

包括写对工作的思考、疑惑、建议甚至不满。

老板也是人,除了看冷冰冰的数字和工作,也想轻松一下,通过这部分了解一下你这个人。

一般人不写,是因为觉得写出来比较傻。但如果不写,还不主动与老板沟通,他又怎么知道你“很有想法”,“受到委屈”或者“有点不满”呢?

这点上我深有感触,每次看别人的周报,除了前两部分重点看下我自己关注的项目,如果他还有本周感悟,我会立马精神奕奕地凑过去看,到底他写了些什么。

从字里行间,能了解到一个不怎么熟悉的人,他大概是什么性格,关注什么,有没有想法等等。

换个角度,其实老板也是这样的。

好好对待周报

如果是基层或中层偏下,更应该好好练练写汇报的能力。

以前听职级高的人对我说,要学会写PPT和周报,我还不以为然。

但其实在高层看来,如果你练周报和汇报都写不清楚,写不到他心坎上去,提你上去,还能指望你能成为读懂他心思的左膀右臂?

如果有能力,更应该写好周报,现在已经不是一个“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每个人都在拼命营销自己,建立人设和形象,人太多了,要让自己快速凸出才行。

升职加薪,从好好对待公司每一个小小的要求开始。周报虽小,却隐含了一个职场巨大的道理呢。

最近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再次看了一遍女人男人普遍的感情问题。感慨万千,意外地感悟到了些东西。

看盛老爷和他后院的娘子们,就一个想法:

所有女人要用眼泪和心计算机去筹谋的,都是因为有一个钢铁直男的大猪蹄子。

而那些性子秉直,没花花肠子的良善女子,有好结果皆因遇上了一个明事理的大猪蹄。

哈哈。

像老夫人和卫小娘子希望的那样,六姑娘找个懂她的疼她的,家庭简单,安安稳稳,就是那是时代女人的幸福。

但是有些人注定走不了这种路。

有缘无分,没有门当户对。

指的是小公爷和六姑娘。

小公爷人才优秀,风姿卓越,作为郡主独子,却能为六姑娘第一次反抗任性,面对六姑娘如羞涩稚子,真的心疼,觉得如果是六姑娘的良人,那该多好。但如顾二叔说的那样,担不了齐国公府的大任。

放到现代,人是好人,对女主也是真好,只想着求着母亲同意婚事,或求着谁同意这事儿就好了。即使在一起,他也无法护六姑娘周全,指不定会像没说完的童话故事一样,在现实和齐国公府荣耀的压力下,陷入各种差米油盐酱醋茶的普通生活,日益消磨掉彼此的感情。

但现实是,他当惯乖宝宝,无力反抗家庭和现实,因为生活的太过安稳,没经历过纷争斗争,思想太单纯。

因为从一开始,就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掉挡在他们面前,最本质的阶级差距问题。作为小公爷,他想象不到小门户里的难处,不清楚这里看不到的冲突。

家庭背景上看,是六姑娘配不上小公爷,但刨除这个,是小公爷配不上六姑娘。

六姑娘经历多,经历过隐忍,挣扎,加上聪慧,见识过种种肮脏的现实。保持住了坚定又善良的心,知道情感除了荷尔蒙和感觉,还需要解决现实问题,持续经营和维护。

这跟顾二叔一样。

所以,虽然这个顾二叔前面渣,风流,糊涂,看上去配不上六姑娘,但经历过种种,顾二叔从任性固执的少年被时间培养成了有担当的男子汉。

配得上那个聪睿的六姑娘。

说这么多,就是,看上去郎才女貌,最重要的还是两个人相互配得上,她懂他的痛苦和优秀,他懂她的难处和隐忍。

心智程度在一个水平上,才能走到最后。

套用六姑娘的一段话,大致是,无论高门豪户,还是小门小户,都需要时刻注意,仔细盘算,用心经营,才能和和睦睦,长长久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