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雪琴

今天听了李雪琴的一个现场分享,进而有感。

李雪琴是谁?在我不了解她的时候,只知道是抖音一个新晋红人,因为一个“吴亦凡你好,我是李雪琴,你看,这是清华大学大门,多白”视频,被吴亦凡本人翻牌回应而火的奇葩妹子。

在抖音掀起一波“李雪琴体”的热潮,让人纳闷,她到底是谁?谁策划了这一场热点吗?为什么吴亦凡会回应她?

众多疑问,让越来越多人关注到这个相貌不痒的女孩。

后来才发现她是北大毕业,考取了纽约大学的研究生。

哟嚯,还是个高材生?本来以为只是一个逗比的菇凉而已……

听到她要来分享,当时周围的人都露出笑而不语的表情,大概是在想,一个抖音网红来教我们互联网从业人员如何玩互联网?呵呵。

再后来,得知她在知乎工作过,又休学准备创业。哦,还真是跟互联网有莫大的缘分。

废话暂且不表。说一说李雪琴的分享,给我启发还是有一点,那就是,以后作为广告或营销投放方,可以知道什么样的内容是用户喜欢的;或者作为内容产出者,要如何产出用户喜欢的内容。

就一个心法:别做内容,做个人。

李雪琴自己分享说,她火起来自己都没想到。

最开始拍的视频,放了几段,真的,很普通,跟我们拍的都差不多,她还有剧本主题,反响也不咋样。

直到她拍了一个北大的视频,“大家好,我来到北大,看,北大门真大,人真多”,莫名其妙火起来了。然后就跑到清华大学,想拍一个与人对话一样的视频,当时迷《中国新说唱》,心里出现的人名就是吴亦凡,于是,那个“吴亦凡你好”的爆红视频就诞生了。

在这之后,到吴亦凡回应她之前这段时间,她拍的都是她自己生活里的一些小段子,亲身经历的东西,很普通的日常,比如吐槽室友把裤衩搭自己牙刷上,比如外卖商家送的饭不好,比如隔空跟老板说不想上班等等。

把抖音当成了自己的朋友圈。

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看这些东西呢?她也想过这个问题。

可能是因为每个人都能从她的视频里看到“自己”,会发出“呀,我也是这样的”“我也会这么干”“我也这么想过,可是没这么做”,从视频里得到认同。

我觉得这个点,蛮对的,现在的人都好忙,忙着一些关于“生存”的事儿,生活上这些小细节都没有时间注意到,当别人拍下来的时候,就会突然发现,呀原来我生活里也是这样的啊,或者有些想做但没有时间做的事儿,看到别人做了,就好像自己也跟着做了一样,爽。

她最后说了一句话,大意是“现在大家不是想看内容,而是想看‘人’,只要你把这个人做的丰满了,让观众认可并喜欢,真实地去拍一个‘人’会做的事儿,就成了”。

这个东西倒是和现在趋势的“个人品牌化”越来越像了。以后可能特别出众的不是以团体或公司的模式,而是以一个人为代表的工作室模式。

大家以前看的都是一些离自己很远的偶像、未来,突然有一个人离自己的生活如此之近,仔仔细细将自己的生活记录下来,并以一种有趣的态度讲述出来,大家就觉得,诶这东西有意思。

比起抽象的东西,我们都喜欢具象化的,比如一个朝代,告诉我是“宋朝”“唐朝”,远没有告诉我“唐朝是一个微胖的妹子,很臭美,喜欢梳高高的发髻,爱插着金色的步摇发钗,喜欢穿着坦领薄衫,最爱在夏天吃冰冻荔枝”来的生动。

故而这种朋友圈式的抖音,和重新卷土重来的“VLOG”又大热起来。

如果你是广告主营销投放方,找那些更有个人特点、更有良好人设的内容进行投放吧;如果你是内容创造者,给自己立一个明确的、接地气的、好玩的人设,让观众认可,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