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袭、工作、女性力量

永远不要跟着别人后头走

这是偶然在微信上看的一篇文章《罗振宇“死磕”史》,看完后突然想到的一句话。

因为你不知道他这么做背后真正的目的。

罗振宇13年说“不要被存量绑架”,用自己举例子,说自己卖掉了北京的房子和车子。

但他没说的是,他在香港买了腾讯的股票,涨的比北京的房子还好,然后,又把北京的房子买回来了。

同样,对于一个名人曾经说过的“名言”,也要追踪一下现在有没有更新或变化,否则,那个时候的“名言”指不定是现在一个早早埋下的“坑”。

罗振宇曾经最火爆的概念“U盘化生存、社群经济和内容电商”,在17年的一场“内容不要外传”的演讲中,承认是自己给业内挖的三个坑。

有些事情,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规模下,他能做,并不代表你进场的时候,也能做。

永远跟在别人后头重复他做过的事情,不外乎企图复制他人的成功,普遍来说,这种复制只是拙劣的影印。

这就像我们做产品做项目,戏言你可以抄友商啊,但有可能让你抄,很大可能也抄的乱七八糟。因为两者所处的时间线不同啦,你看到的是别人的过去,而别人眼中的才是未来。

换个角度看工作和谋生,会累的心甘情愿些

前天晚上,路上的时候听书松浦弥太郎的《不再为钱烦恼》。本来是冲着“钱”去的,却意外收获了些其他念头。

他书中虚拟了两个人物,小勤和小务。其实小勤就是,用自己的能力勤劳地去赚取金钱,小务就是做那些自己的义务,但不一定能得到金钱的事情。

不知道怎么就联想起来。想到其实工作可以换个角度去理解,那就是说:

想要金钱,其实就是自己去帮别人解决问题,然后赚取金钱。

而现在,上班时领导给你派了活儿,你可以把它当成用自己的能力去帮你的领导,解决一个问题。

社会的趋势,可能是未来你不属于任何一家公司,或者你不再需要一个公司的时候,你为别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你赚钱的能力。

这是我从书里一个小例子突然想到的事儿。

对于金钱,里面还有句“检讨自己拥有的”,人很少看自己拥有的,很多看自己没有的。

比如女人的衣柜,永远觉得还差最后一套衣服。但当我学习搭配之后,一个星期不重样都没问题。在金钱上也是,总觉得自己穷、没钱,可能就会一直穷下去,但真正看自己拥有的东西,才会清晰地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生活,你有多少钱,你如何赚钱,花在什么地方,可以怎么增值等等。

老去看自己没有的,给我感觉就像是抱着西瓜看芝麻,一不留神,西瓜没了,芝麻踩碎了。

松浦弥太郎作为一个灌鸡汤的大师,鸡汤的确煲的好,让人心甘情愿喝下去。

他还说到,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公司,怎么经营公司,就怎么经营自己。不要赚了钱不花,一个公司该投入设备成本升级,就应该花钱,放到自己身上,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

当然他这个概念并不新奇,让我有感触的是,之所以大多数人很容易浑浑噩噩过一辈子,就是因为对自己毫无规划,不会经营。把自己当做一个公司,这个理念很好,如果你不知道如何经营自己,那就去学习管理营销,市面上教人如何经营一家公司的书多如牛毛。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经营理念,放到个人身上,就是要有自己的人生箴言,哦,关于这一部分,可以参考松浦弥太郎的《美好人生的100个基本信条》。

女性的力量

也是上班路上,看到的一篇《人物》专稿《她们从不愿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今年《人物》杂志年度人物第一次全部选择了女性。

以及之前某天收藏的一篇文章《为什么大女主戏貌似越来越多》。

忽然有感而发,发了朋友圈“2018年似乎是女性意识被扩大传播的一年,当经济下行,女性的力量才被人重新提起和看重吗?”

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意识”才有空间生长。我想表达的意思是,现在社会女性参与社会事物与经济建设越来越多,当近百年来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经济发展变缓时,女性在这里面就会异常突出,像潮水退去,一片沙砾中突然发现原来还有很多彩色的贝壳。

无论是娱乐的电视剧也好,各种参与社会公众事务的女性代表也罢,希望如《为什么大女主戏貌似越来越多》最后所表达的一样,希望以后没人会觉得大女主戏或全封面女性人物是一件特别需要关注的话题,

“因为大女主不再稀有,而是每个女人与生俱来的自由与权力。”